一、单位简介
衢州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多科协调发展、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公办全日制应用型高校,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学校坐落于素有“南孔圣地”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设有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省际合作发展研究院)、教师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工程实训中心)、体育工作部等10个教学单位,开设涉及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理学、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33个,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10000余人,专任教师65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30余人。
衢州复旦研究院(注册名:衢州市复大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下称研究院)是衢州市政府与复旦大学共建的生物医药研发与转化平台。研究院将依托复旦大学在生命健康领域基础研究和新药研发的人才资源和技术平台,借助衢州的区位优势及政策优势,建设集科研人才集聚、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为一体的高端创新创业平台,努力成为创新药物的孵化器、药物研发的服务器和医药产业的加速器,推动衢州乃至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研究院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为主要参与力量,由药学院牵头,协同相关学科及附属医院等为主体进行建设,充分发挥复旦大学的多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优势资源,主要开展创新小分子药物、生物技术药物、复杂制剂与中药产品的开发与转化,致力于打通原始创新向生产力转化的通道,推动科研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平台,打造校地合作区域创新共同体。
现诚邀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
二、人才类别及引进条件
热爱祖国,敬业爱岗,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善于团结协作,具有创新意识,愿为学校及研究院发展、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贡献;身心健康,能够胜任相应岗位工作的要求及具备岗位所需的其他条件。主要分为以下七个类别:
(一)A 类
教学科研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海内外人才。
(二)B 类
教学科研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的海内外人才。
(三)C 类
教学科研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海内外人才。
(四)D 类
教学科研水平达到省级领先水平的海内外人才。
注:以上四类人才未尽事宜详询人事处工作人员。
(五)E类
在本学科领域内具有较高的学术成就和知名度,具备担任学科带头人的能力与水平,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80年1月1日后出生),一般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主持或参与),或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排名第一),或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及以上(排名第一)。
(2)近三年主持国家级项目或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并以第一作者在本学科公认的一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5 篇及以上,成果原创性强、影响力大。
(3)与上述业绩水平相当的其它专业技术业绩。
(六)F类
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的优秀博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85年1月1日后出生),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近五年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 项,且以第一作者在本学科公认的一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 篇及以上;
近五年已申请一项及以上发明专利且以第一作者在本学科公认的一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 篇及以上。
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在本学科公认的一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 篇及以上。
(七)人才团队
团队一般由5名及以上人员组成,其中团队带头人 1 人,年龄一般不超过 50周岁(1975年1月1日后出生,业绩突出的可适当放宽要求),团队带头人应为项目的主要研发人员,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符合省级以上领军人才及相当层次的高层次人才条件,团队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成员占60%以上。
三、招聘岗位及人数
A、B、C、D类高层次人才(人才团队)共设5个岗位;E类高层次人才共设5个岗位,F类高层次人才共设5个岗位,共计划引进10人;具体岗位需求如下:
(一)A、B、C、D类高层次人才(人才团队)
(二)E 类高层次人才
(三)F 类高层次人才
四、引进待遇
(一)基本待遇
(1)A、B、C、D类高层次人才薪酬、待遇面议;
(2)E、F类人才薪酬按所聘岗位等级发放,并提供购房补助、科研启动经费、人才津贴等,其中购房补助、人才津贴按照衢州市相关人才政策执行。
(3)业绩特别突出的F类人才,但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经研究院及学校会议研究可按E类引进,购房补助面积、科研经费按E类待遇,薪酬按其实际所聘岗位等级发放。
(二)其他
(1)双聘共享的高层次人才,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政策。
(2)人才、衢州学院、研究院签订人才双聘共享三方聘用协议,人才同时获得衢州学院教职工和研究院职工双重身份,分别开展工作。
(3)按规定给予应邀来校面试的人才报销一趟来回差旅费用。
(4)特殊人才及以整个团队引进的政策待遇,可采取协商的办法研究确定。
(5)待遇中涉及的个人所得税由引进人才本人依法缴纳。
五、招聘程序及要求
本次引进工作按公布招聘信息、应聘及资格审查、面试面谈、考核、体检、会议研究、公示、核准聘用等程序进行。
(一)公布招聘信息
通过衢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衢州学院官网、研究院官网、各类人才招聘信息网、省市政府组织的人才招聘会等渠道公开发布招聘信息。
(二)应聘及资格审查
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开始接受报名,A、B、C、D、E、F类、人才团队的报名截止时间为2025年12月31日。报名采用网上报名方式,应聘人员填写《应聘人员信息登记表》,连同个人简历及相关佐证材料(需 PDF格式),文件名以“应聘岗位+姓名”命名同时发送至衢州学院人事处和研究院综合办指定邮箱。期间相应岗位已招录到高层次人才的,或已在网站公布拟聘人员的,则不再受理后续报名,相关招聘进度会定期在网站公布。衢州学院和研究院根据招聘岗位条件要求,开展资格审查,符合条件人员入围面试面谈。
(三)面试面谈
A、B、C、D、E、F类、人才团队岗位,衢州学院和研究院按照实际报名情况不定期组织面试面谈。面试面谈重点考察应聘人员是否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研究方向、科研水平、实践技能、思想政治表现和道德品质等。面试面谈成绩满分为100分,合格分为70分。面试面谈合格人员经研究院院务会审定后进入体检环节。面试面谈成绩不合格者,不列入后续环节。
(四)体检
根据岗位需求数,按照面试面谈成绩从高到低1:1确定体检对象,体检工作参照《关于修订〈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及〈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有关内容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140号)、《关于印发<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82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务员考试录用体检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2〕65号)等文件规定执行。行业有特殊体检标准的,按行业标准执行。报考人员不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参加体检的,视作放弃体检。放弃体检或体检不合格、放弃考核或考核结论为不宜聘用的,可在同岗位考试成绩合格人选中按成绩由高到低等额依次递补,若无可递补人选则终止递补。
(五)考核
根据岗位需求数,按照面试面谈成绩从高到低1:1确定考核对象,考核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考察办法(试行)》(中组发〔2021〕11号)等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招聘的基本条件和招聘岗位要求的具体条件和标准执行。
(六)会议研究
体检、考核合格人员,提交衢州学院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党委会审定确定拟聘人员。
(七)公示
在衢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衢州学院官网、研究院官网对拟聘人员进行同步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八)核准聘用
公示期满后,对拟聘人员没有异议或反映问题经查实不影响聘用的,按规定办理聘用手续。引进人才、衢州学院、研究院签订人才双聘共享三方聘用协议。原则上应在核准后1年内签订聘用合同,逾期视作自动放弃。应届毕业生须在2025年12月31日前取得学历学位证书。
六、其他事项
(一)相关专业认定办法:本次高层次人才引进各岗位所列的学历专业范围由学校根据《2025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参考目录》进行设定。部分专业涉及名称更改的,新旧专业可认定为同一专业;专业名称不一致,但所学方向相同相近的,一般可接受报考,并以衢州学院和研究院审核意见为准;具有企事业工作经历且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业需与专业要求相关,一般可接受报考。
(二)相关流程信息公布在衢州学院及研究院官网,请应聘人员及时查看。请保持报名表上的联系电话畅通,以便及时通知,应聘者不按规定时间地点参加面试面谈、考核、体检等视作放弃。
(三)应聘人员对本引进公告或在指定网站公布的相关信息有异议的,可在公布之日起5日内根据岗位向我单位反映,以便及时研究处理。监督电话:0570-8015183(衢州学院人事处)、0570-8028406(衢州学院纪检监察室)、0570-2876089(研究院综合办)。
七、联系方式
(一)衢州学院联系方式:
联系人:童老师 王老师电话:0570-8026671 0570-8015289
E-mail:rsc@qzc.edu.cn
学校网址:www.qzc.edu.cn邮编:324000
校址:浙江省衢州市九华北大道78号
(二)研究院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老师电话:0570-2872032
E-mail:qz_fduyjy@fudan.edu.cn
研究院网址:https://qfi.fudan.edu.cn邮编:324000
院址:浙江省衢州市闽江大道108号
附件:1.附件:应聘人员基本信息表.docx
衢州学院 衢州复旦研究院
2025年8月12日
*声明:本站发布的招考动态来源于考试官方网站,本站整理编辑,若涉及版权或错误,请联系本站予以更改或删除。点击反馈